第五章:税收基础知识(一)讲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税收基础知识 pdf 第五章:税收基础知识(一)讲义

第五章:税收基础知识(一)讲义

2023-03-10 23: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 税收是由国家或者说是政府征收的。2. 国家征税要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规定。3. 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种职能。4. 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主要形式。二、税收的特征 税收三大特征,即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 (1) 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政府获得税收收入后无需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报酬;二是政府征得的税收收入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税收的无偿性是区分税收收入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2) 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即税收征收完全是凭借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力;二是税收的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即如果出现了税务违法行为,国家可以依法进行处罚。(3) 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税收征收总量的有限性。二是税收征收具体操作的确定性。应用分析【多选题】税收的特征有( )。A. 无偿性B. 有偿性C. 强制性D. 固定性E. 随意性【答案】 ACD 【单选题】税收征收具体操作的确定性指的是税收的( )特征。A. 无偿性B. 合理性C. 强制性D. 固定性【答案】D 三、税收的职能 税收职能是指税收固有的职责和功能,税收职能的特征在于它的内在性和客观性。(一)财政职能(首要的、基本的职能)(二)经济职能 (三)监督职能

第二节 税制要素

本节详情税制要素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减税免税、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等。一、纳税人 1.纳税人:是税法中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纳税主体”。纳税人一般分为两种,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个人。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能够独立地支配财产,并能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纳税人和负税人是否一致主要看税负是否发生了转移或转嫁。例如:增值税、消费税等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二、征税对象 1、征税对象是税制诸要素中的基础性要素。2、计税依据:又称税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注意征税对象与计税依据的关系。3、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应用分析【单选题】下列关于征税对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征税对象是税制诸要素中的基础性要素B. 计税依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C. 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D. 税目代表征税的广度【答案】B 【解析】计税依据:又称税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而不是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三、税率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征税的深度,关系着国家的收入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因而它是体现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1、税率的基本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又分为产品比例税率、行业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和幅度的比例税率。比例税率的特点: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2)累进税率按照税率累进依据的性质,累进税率分为“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两种,前者如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后者如土地增值税的税率;按照累进依据的构成,又分为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①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简单,但税收负担不合理。②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比较复杂,累进幅度比较缓和,税收负担透明度差。【例题】已知累进税率表:

甲、乙的计税依据分别为甲500元、乙501元。用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甲、乙的应纳税额:甲应纳税额=500×5%=25(元)乙应纳税额=501*10%=50.1元。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甲、乙的应纳税额:甲应纳税额=500×5%=25(元)乙应纳税额=500×5%+1×10%=25.1(元)为解决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款比较复杂的问题,实际工作中引进了“速算扣除数”。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计算的税额-超额累进计算的税额本级速算扣除数=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仍以上述例题为例,上述税率表的速算扣除数第一级为0,第二级为50.1-25.1=25(元),或500×(10%-5%)+0=25 第三级为450-325=125(元),或2000×(15%-10%)+25=125 乙应纳税额=501*10%-25=25.1(元),与未使用速算扣除数的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结果相同,但简化了计算过程。(3)定额税率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的税额。2、税率的其它形式:(1)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由于免税等原因,实际税率常常低于名义税率。(2)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在比例税制中,边际税率等于平均税率;在超累税制中,边际税率高于平均税率。应用分析【多选题】税率形式有以下几种( )。A. 比例税率B. 累进税率C. 递增税率D. 定额税率E . 超倍税率【答案】ABD 【单选题】下列关于税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B. 实际税率常常低于名义税率C.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较复杂,但累进额度较缓和D. 在比例税制中,边际税率等于平均税率【答案】C 【解析】超额累进税率计算较复杂,但累进额度较缓和。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单,但税收负担不合理。四、减税免税 (一)减免税的基本形式:1、税基式减免:具体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以及跨期结转等。这几种税基式减免的相同点:均为征税与否的界限;在纳税人收入没有达到起征点或没有超过免征额的情况下,都不征税。区别:第一,当纳税人收入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就其收入全额征税;而当纳税人收入超过免征额时,只就超过的部分征税;第二,当纳税人的收入恰好达到起征点时,就要按期收入全额征税,而当纳税人的收入恰好与免征额相同时,则免于征税。相比之下,享受免征额的纳税人就要比享受同额起征点的纳税人税负轻。第三,起征点只能照顾一部分纳税人,而免征额可以照顾适用范围内的所有纳税人。应试提示:起征点和免征额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共同点是在起征点或免征额以下均不征税。但超出起征点则全额征税,超出免征额则是只是超出部分征税。2、税率式减免 具体包括重新确定税率、选用其他税率、零税率等形式。3、税额式减免 包括全部免征、减半征收、核定减免率、另定减征税额等。(二)减免税的其他形式:1、法定减免 2、特定减免 3、临时减免与减免税相对应的是加重纳税人负担的税收附加和税收加成。应用分析【单选题】下列关于起征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纳税人收入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就其收入全额征税B. 当纳税人收入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就其超出部分征税C. 享受起征点的纳税人就要比享受同额免征额的纳税人税负轻。D. 起征点可以照顾适用范围内的所有纳税人。【答案】A 五、纳税环节 按照纳税环节的多少,可将税收课征制度划分为两类:一次课征制和多次课征制。六、纳税期限 我国现行税制的纳税期限有三种形式: (1)按期纳税; (2)按次纳税; (3)按年计征,分期预缴。一般来说,商品税大多采用“按期纳税”形式;所得税采用“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形式。

第三节 税收分类

一、按征税对象分类 按征税对象为依据,可以将税收分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货物和劳务税(增值税、消费税)、财产税(房产税、车船税)、行为税(印花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二、按征税标准分类 按征税标准不同进行分类,可以把税收分为从价税(增值税、营业税)与从量税(资源税、车船税)。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类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区分标准,可以把税收分为价内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和价外税(增值税)。四、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类 按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志,可以把税收分为直接税(所得税、财产税)和间接税(商品与劳务税)两类。五、按税收的管理权限为标准分类 按税收的管理权限为标准,将税收分为中央税(关税、消费税)、地方税(房产税、车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第四节 税制结构

一、税制结构的概念 税制结构就是税收体系的布局问题。税制结构是实现税收职能作用的首要前提,决定税收作用的广度和深度。二、中国现行税制结构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是以货物和劳务税、所得税并重为主体,其他税种为配合发挥作用的税制体系。 我国现行税制共有18个税种组成。按照其性质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6类: 1. 货物和劳务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2. 资源税类: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3. 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4. 特定目的税类: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5. 财产和行为税类: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6. 关税类:关税。应用分析【多选题】下列( )属于财产和行为税类。A. 增值税B. 房产税C. 印花税D. 契税E. 车船税【答案】BCDE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